近日,韩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有望彻底解决合成纺织品和渔具造成海洋污染的新型材料。这种新型聚合物在海洋环境中仅需一年时间即可降解92%以上,同时还能保持与传统尼龙相当的强度。该创新技术已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为解决海洋中长期存在的塑料垃圾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且无需牺牲性能或建造全新的生产基础设施。
由Hyun-Yeol Jeon博士和Hyo-Jeong Kim博士领导的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KRICT)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聚酯酰胺(PEA)聚合物,有效解决了传统材料的局限性。他们将酯键的生物降解性与尼龙中提供强度的酰胺键巧妙结合在一起。该研究的高级研究员兼共同第一作者Sungbae Park博士解释称:“这种材料克服了传统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局限性,同时具备尼龙级别的性能。”
这种聚合物不仅具有突出的生物降解性,其卓越的机械性能也十分引人注目,拉伸强度高达110MPa,超越了尼龙6和PET。性能与环境效益的良好平衡,使该聚合物适用于现有可生物降解材料无法胜任的应用领域,如渔网、服装和食品包装等。
该研究的关键突破之一是开发了一种两步熔融聚合工艺,此工艺无需使用传统生产此类材料所需的有毒有机溶剂。目前,该团队已在一个10升的反应器中演示了高达4公斤的工业规模生产,这表明该材料已具备进行更大规模商业应用的条件。
除了性能和可降解性,研究人员还将可持续性理念融入到聚合物的每一个基础成分中。他们利用从蓖麻油(一种不会与粮食生产竞争的非食用作物)中提取的长链二羧酸,以及从回收的尼龙6废料中回收的己内酰胺衍生物来合成这种材料,极大程度地体现了环保与资源再利用的理念。随着该材料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望在多个领域引发变革,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香港NAMI:业界首创可生物降解PEA冲击防护弹性体技术,可授权给合作伙伴
近日,香港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发明一种可生物降解新型聚酯酰胺(PEA),可应用于包装材料、橡皮筋、运动防护类产品,该技术可授权给合作伙伴。
因为塑料橡胶废弃物衍生出的微塑料污染,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毒害作用。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塑料替代传统不可降解的塑料类产品,是解决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目前市场的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如PLA及天然产物材料等,不具有冲击防护的吸收能量的效果。而目前市场上的冲击防护吸能材料,如PU及硅胶热固性材料,是不能生物降解的。聚酯酰胺(PEA)材料因为兼具聚酯及聚酰胺的性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目前PEA材料是聚酯和聚酰胺的嵌段聚合物,其中聚酰胺片段不能降解,所以市面上的PEA材料不能100%生物降解。
针对上述问题,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从材料分子结构出发,设计合成了PEA的均聚物,这种新型的PEA材料可以100%生物降解。同时,因为PEA的酰胺基团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及柔性链段的结构,赋予PEA材料具有较好的多次冲击防护效果。这种新型的PEA材料可应用于纤维织物,包装材料如片材及发泡胶,弹性体如一次性用品的橡皮筋等不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