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吉林化纤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35亿元,同比增长48.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06.72万元,同比下降45.0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076.43万元,同比下降39.84%。
尽管整体盈利水平承压,但碳纤维业务表现亮眼:报告期内碳纤维产品实现营收4.43亿元,同比暴增368.31%,占总营收比重16.83%。这说明公司核心新材料板块正快速崛起,正逐步改变其业务结构。
吉林化纤是国内较早布局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大丝束产品主要面向风电叶片、体育休闲等规模化应用场景。随着“十四五”期间风电装机加速、体育消费扩容,为公司产品带来明显的需求增长。碳纤维业务在营收中的比重快速提升,显示其向新材料转型的战略正进入收获期。虽然短期盈利受到成本和价格压力影响,但产能释放与市场拓展带来的增长势头清晰可见。
同日,中复神鹰也披露了其中期业绩。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22亿元,同比增长25.86%;归母净利润1192.98万元,同比下降52.23%。综合一季度财报,可以发现二季度业绩出现明显反转:单季度主营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83.15%;归母净利润5715.8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39.98%。
背后动力在于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带来的成本下降,西宁基地原丝单线产能和高模碳化线单线产能均同比提升20%以上。同时,公司在航空航天、风光氢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市场拓展成效突出,高端产品放量显著。小丝束销量同比增长77%,新能源领域增长63%,风电领域更是实现超200%的爆发式增长。产品结构升级与市场需求扩张叠加,推动了二季度的盈利修复。
从行业角度看,碳纤维正从“稀缺资源”进入“快速放量”的阶段。一方面,风电叶片大尺寸化趋势加快,单机功率提升带来材料需求倍增。相比玻璃纤维,碳纤维在强度重量比和疲劳性能上的优势,使其在兆瓦级风机中应用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航空航天和新能源车的轻量化需求持续释放,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迎来放量时机。
行业竞争格局也在加速演化。大丝束市场比拼的是规模和成本控制,企业通过原丝—碳化一体化来降低成本、稳定质量。吉林化纤的业务增长正得益于这一方向。而小丝束市场更强调技术壁垒和客户绑定,中复神鹰通过提升高模碳化产能、拓展航天与新能源客户,快速实现高端产品的市场突破。
盈利层面的波动,更多是短期现象。吉林化纤因新产能爬坡、产品定价压力导致利润承压,而中复神鹰上半年整体利润同比下降,但二季度的快速修复已经反映出技术降本和高端产品放量的效果。随着需求持续增长,头部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成本摊薄效应将逐步体现,盈利有望企稳回升。
整体而言,头部企业的半年报业绩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碳纤维产业正处于高成长阶段,头部企业正加速收获规模化成果。吉林化纤的大丝束营收同比暴增368%,中复神鹰小丝束销量在风电领域增长超过200%等数据充分说明了下游市场的需求扩张。随着风电、航空航天、新能源车和低空经济等领域加速发展,碳纤维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宽,行业景气度维持在高位。
从全球范围看,东丽、三菱化学等国际巨头仍占据着高端小丝束市场主导地位,但中国企业在大丝束和部分高端产品上的突破,使得全球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吉林化纤和中复神鹰的财报不仅反映了各自的阶段性表现,更折射出整个行业的景气度。需求端的持续扩张与应用领域的快速拓展,已经为碳纤维产业奠定了长期向上的逻辑。
来源:DT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