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特种肥料“百花齐放” 助中国农业优质升级
2016年14期 发行日期:2016-07-15
作者:zhoukan2012

特种肥料“百花齐放”  助中国农业优质升级

——CNCIC 2016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周专题报道

  为响应国家一控两减政策(控水、减肥、减药),62224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的“2016中国国际特种肥料周暨第七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会议及展览和第九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国家部委、大学、研究机构、相关协会以及全球知名特种肥料及设施企业,为参会代表解读了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分享了最新科研成果和前沿信息,呈现业内技术开发、产业转化、推广及应用方面的经验。

 

■ 本刊记者  魏坤

行业转型应对诸多难题  “零增长”倒逼肥料调结构

  经过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肥料行业虽然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业与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化工处朱宝菊表示:“‘十二五’以来,我国化肥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氮肥和磷肥的产能、产量及消费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氮肥、磷肥、加工性钾肥产能利用率仅为76%72%60%;产品结构与农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基础肥料品种齐全,但高效肥料发展滞后;农化服务不足等,致使肥料利用率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研发投入不足;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氮肥、磷肥仍有50%左右的新建企业没有达到合成氨、磷铵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年。肥料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大、转型升级难、企业研发能力弱、产品创新需求强的形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指出,近年来,过量施肥、肥料利用率低下带来的环境污染成为公众诟病的话题。在这种经济持续低迷、产能严重过剩、环保压力加大的状况下,企业只能走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当前,高效、环保、生态、安全的新型肥料已成为行业热点。“十三五”期间,肥料需求零增长将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处副处长仲鹭勍也认为,当前,肥料行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科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农化服务能力建设滞后、化肥过量施用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种种弊端,调结构势在必行。

 

水溶肥:“大行业、小龙头”  高效化、多效化是方向

水溶肥:“大行业、小龙头”  高效化、多效化是方向

  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其节水、省肥,越来越受到中央、各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是本次大会的焦点。

  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CEO黄音国介绍,近年来我国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增长迅速,并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截至2015年底,在我国进行水溶肥产品登记的海外公司共计98家,尽管国际知名水溶肥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但产品定位、价格和销量等与国内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外资企业产品多数通过海关直接进口,少数在国内拥有生产基地,年进口量小幅增长,进口单价保持稳定。国内水溶肥产业目前仍处于“大行业、小龙头”的发展阶段,生产企业众多,但市场占有率不高。预计,未来五年随着国内水溶肥产品的推广,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水溶肥的进口量将继续增长。同时,随着国内生产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国内的水溶肥产品将逐步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出口量也将继续保持增长。

  然而,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指出,水溶肥产业仍存在生产企业入门门槛低、产品配方泛滥、市场竞争无序等问题。个体小规模种植户也阻碍了水溶性肥料规模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技术服务和销售成本。此外,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技术服务质量低、缺乏配套灌溉设备和灌溉技术服务、缺乏套餐栽培技术服务也成为影响水溶肥行业发展的关键。因此,水溶肥企业需要突破瓶颈,完善配套服务,通过配套的技术组合、灌溉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区域化服务的模式来扩大水溶肥的市场份额。

  陈清指出,未来行业要加快推广水肥一体化进程,加大对灌溉施肥设施与机械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水溶肥发展;发挥原料资源优势,创新功能性原料,建立有效的原料保障体系,生产性价比高的水溶肥料,降低农民投入;针对作物营养和土壤改良需求,实现套餐化产品组合与创新;从生产中找到农民需求缺口,引导农民采用水溶性肥料。另外,农化服务是促进水溶肥销售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未来水溶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创新水溶性肥料产品技术推广服务和营销模式。

  黄音国表示,未来我国水溶性肥料将朝着高效化、多效化的方向发展。要大力发展水溶性肥料,推广叶面施肥、灌溉施肥,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满足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肥料有效成分利用率。

  金正大集团张强博士认为,水溶肥产业要健康发展,相关企业需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水溶肥产品的技术水平;确保原料来源质量,严把产品检测关,保障产品质量;规范经营行为,杜绝概念炒作,维护消费者权益;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帮助消费者提高科学选肥、用肥能力。此外,行业还应加强水溶肥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示范,获得一手肥效数据、形成最佳应用技术,让农民眼见为实,促进新技术的有效推广。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农民培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知识及技术的普及,提高农民对产品和技术的认知水平。

 

缓控释肥:

产品系列比肩国际  未来十年继续发力

  作为特种肥料的主力军,缓控释肥在过去十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6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销量总计约2100万吨,累计实现节支增收的效益约1100亿元。十年来缓控释肥的应用可减少肥料投入约500万吨,相当于节约460万吨标准煤、9.6亿立方米天然气、28亿度电,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截至目前,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产品系列,几乎涵盖了国际上所有缓控释肥的种类,逐渐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我国缓控释肥产能为550万吨。然而,受技术、推广、农民认可等多种条件的限制,缓控释肥企业实际开工率并不高,近十年行业平均开工率在39.8%左右,一些大企业的开工率大约在70%左右。

  金正大集团王敏表示,从政策驱动方面来说,农业部下发了肥料“零增长”行动方案,工信部也发了关于推进肥料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缓控释肥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利好;从企业自身动力看,转型升级去产能化,氮肥企业更需要找到一些突破口,缓控释肥就是其中之一;从需求方面来说,现在的土地流转速度加快,种植结构出现变化,人工成本增加,给缓控释肥带来了较大商机。

  据此分析,未来十年缓控释肥将继续发力,产能产量齐升。据保守估计,缓控释肥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在10%15%,到2025年,产量将达755万~1126万吨,产值达211亿~315亿元。为推动缓控释肥行业健康发展,全行业要继续推动技术创新,开展缓控释膜材料筛选、复配、改性和养分释放评价研究,加强新材料、新产品研究以及产业化技术开发,注重产品评价技术应用技术研究。同时,继续推动缓控释肥推广应用,加快城镇化步伐,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的应用。王敏还建议进一步扩大“农技+农机”结合作物应用范围及力度。

 

增强核心竞争力  实现肥料强国梦

  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够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我国肥料行业由大变强。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赵秉强认为,我国肥料产业要普及绿色高效新型肥料,实现肥料增效减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肥料产品的开发应有工业主导转向由农业需求为导向,工艺与农艺相结合,开发作物专用复混肥。此外,我国肥料生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肥料资源相对短缺,企业必须要占领资源扩大竞争优势。资本、技术和服务的竞争决定了该企业的产品是否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成本低廉且高效的产品,是否能够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赵秉强指出,肥料工业要明显改善原料结构,到2020年,采用非合成氨产品占比提升40%左右,依存度下降10%。加快升级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型的肥料。同时,应大幅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到2020年,所有合成氨企业达到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的要求,所有磷铵企业达到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能源消耗限额的要求,硫酸钾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要求,合成氨企业COB达到合成氨排放标准的要求。

  朱宝菊建议从四个方面提升肥料工业的竞争力。

  在开放性方面,肥料工业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肥料资源短缺的国家投资建厂、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转移输出部分优势产能。同时,完善尿素、磷铵出口和硫磺、可溶性钾盐进口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努力培育进出口主体,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加快境外钾肥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在有资源条件的国家采取包销、参股控股、勘探开发等多种方式建成一批钾肥生产基地。通过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肥料行业走出去步伐,构建互利双赢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融合性方面,肥料工业要继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一要鼓励行业协会、肥料生产企业、流通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农资活动,提供农化服务信息、技术在线展示展销和推广,利用农资电商等新型业态和商业新模式促进行业发展。二要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加强行业经济运行监测,促进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推动大数据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及预测、预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决策水平。三要采用互联网、射频识别、物品编码等信息技术,建立产品追溯数据库,杜绝假冒伪劣,提升企业品牌效益。四要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建好智能工厂示范工程,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五要加快大型肥料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通过对肥料企业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优化肥料企业能源管理流程,提升能源管理水平。

      在集聚性方面,肥料工业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一是采用减量置换原则,严格市场准入,强化行业监管,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建立落后产能退出长效机制,严把环保关、能耗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生产经营存在困难较多、产能利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逐步引导主动退出;三是鼓励和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上下游一体的产业体系及横向跨行业的肥料企业联合。

  在可持续性方面,要从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益和生产过程的低消耗、低污染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另一方面,依托产业优势开发、打造精细磷化工、湿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产业链条,在发展新型肥料的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加大对煤化工、磷化工、盐化工、氟化工、钾精细化工等产品的开发力度,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