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9年行业运行情况
我国无机盐工业具有品种多、产品应用面广、生产规模小、中小型企业为主等特点。截至2019年,我国无机盐工业拥有1500种产品,总生产能力超过1.2亿吨,2019年产量约8500万吨左右。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无机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基础产品延续缓中趋稳态势,部分产品产量增幅明显,企业经营环境继续改善,经济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但是,2019年无机盐行业的经济运行压力较大,成本高位运行,市场分化,基础产品价格走低,行业效益明显下降,外部环境不稳定性因素增多。
(一)行业运行总体情况
1.产能、产量基本平稳
与2018年相比,2019年我国基础无机化工大宗产品产能过剩依然比较严重,除个别产品外,产能利用率整体在62%左右。其中,镁化合物、无机氟化物等产品产量基本稳定;磷化工、元明粉等产品产量同比有所下降,黄磷产量大幅下降,同比降幅24%,元明粉同比下降12.7%;产量小幅增长的产品包括钾盐、无机硅化物等,钾盐产量同比增长2%,硅化物增长2.3%;大幅增长的主要产品为碳酸钙和双氧水,碳酸钙产量同比增长21.3%,双氧水产量同比增长8.9%。2019年主要无机盐产品产量见表1。
大宗产品减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受资源影响,如硼砂、硼酸、碳酸锶等产品,由于自身资源不足,产量不断下降;二是受需求影响,如元明粉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印染行业,下游行业的变化,使得元明粉需求大幅减少,产量也被迫下降;铝用氟化盐因电解铝产能已到天花板,冰晶石需求减少,产量大幅下滑;氟化铝整体需求饱和,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足,产量同比趋于平衡。第三是受环保压力,企业停产整改。如黄磷企业受“三磷”专项行动等原因影响,全年产量下降达20%以上。
双氧水从2015—2019年产能持续增长,近五年产能年均增涨率为8.9%,产能过剩有所显现。由于下游产品己内酰胺、环氧丙烷等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双氧水作为配套装置产能持续增加。另一量大的产品重质碳酸钙随着生产设备的创新升级和引进,产品产量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钾盐钾肥行业分会分析,2019年全年全国资源型钾肥产量将高于2018年,其中氯化钾产量同比增长较大,硫酸钾产量小幅下降,预计总产量将达到556万吨,同比上涨2.0%。
2.效益大幅下滑
2010年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无机盐工业也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0年规模以上无机盐企业1434家,主营收入1427.1亿元,利润总额74.2亿元;到2018年主营收入1975.8亿元,2010—2018年年均递增4.1%;利润109.7亿元,年均递增5%。2019年1—11月,规模以上无机盐企业882家,同比减少69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772.6亿元,同比减少3.4%;营业成本1525.2亿元,同比下降2.0%;利润60.6亿元,同比下降40.7%。
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产品产能过剩,下游需求减少。就二硫化碳来说,国内最大的用途是制造粘胶短纤维,但该行业2018年新增近百万吨产能陆续投放市场,2019年行业整体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开工率、产品销价也直线下降,二硫化碳需求也明显下降。还有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2019年以来化工行业发生多起重特大事故、特别是江苏响水天嘉宜化工公司“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河南三门峡“7·19”重特大事故,对整体化工行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很多园区的企业生产受到冲击。前几年创造盈利神话的六氟磷酸锂产品2019年也是“后遗症”明显,整体产能过剩,效益不断下滑。
在无机盐行业效益整体下滑的态势中,部分产品效益2019年逆势增长,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黄磷和双氧水。受落后产能相继淘汰、装置检修频现,以及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2019年双氧水市场价格波动异常频繁。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深化,污水处理是双氧水下游需求的主要增长点,由于全年价格走势整体向好,双氧水生产企业利润水平高于预期,但小于2018年。2019年,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已由“查问题”阶段进入“定方案解决问题”阶段。该专项行动实施以来,运用差别化要素倒逼黄磷落后产能退出,明确关停取缔一批、规范整治一批、提升改造一批,黄磷企业在2019年丰水期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导致产量大幅减少,价格明显攀升,利润显著提高。
3.市场价格有升有降
除上述黄磷、双氧水等产品外,大部分无机化工基础产品价格下跌同样较为明显。2019年主要无机盐产品市场价格见表2。
跌幅最明显的产品包括二硫化碳、硫化碱、双氧水和无机氟化工产品等。2019年,一方面随着天然气工艺新产能的逐步投放市场,二硫化碳供应量大幅增大;另一方面,下游行业受到国家环保、安全及市场不景气的多重影响,开工率严重不足,需求量减少;导致2019年二硫化碳市场价格呈现直线下降的局面。硫化碱、保险粉均是在2017年上涨后,价格一路下滑,2019年同比更是下降20%左右。无机氟化工整体行情较差,由于下游市场疲软,需求减弱,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行业内大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供大于求;原材料持续高位,产品利润空间小;安全环保压力加大,生产连续性不强。因供需矛盾突出,2019年国内钾肥价格一路下行,氯化钾环比下降14%,硫酸钾环比下降9.4%。
双氧水的价格大起大落,2019年双氧水行情走势呈现M型走势,两轮过山车行情。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均是先大幅上涨后呈现大幅下跌。第一阶段是1—7月的第一轮过山车,价格先涨后跌,整体上涨1.9%;第二阶段是8—12月的第二轮过山车,价格先涨后跌,整体上涨幅度高于第一轮涨情,涨幅达16.8%。双氧水2018年表现过于抢眼,而2019年全年均价较2018年下跌了21%。
4.进出口量价齐增
大部分无机盐主要产品进出口基本平稳。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部分产品出口出现下降趋势,其中硅胶产品受影响最大,订单减少。元明粉出口总量增加,其中副产元明粉的出口量增长迅速,较2018年增长超过60%;主产元明粉出口量下降较多。因日韩贸易战,2019年国内半导体级氢氟酸产量供不应求;光伏级电子氢氟酸产量稳中有增,出口量同比增加25%。2019年钾肥产品出口降为零关税,政策利好带动了我国钾肥出口量的大幅增加,硫酸钾和氯化钾累计出口量分别为30.75万吨和20.13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3879.7%和18.4%。
进口方面,氯化钾1—11月累计进口850.24万吨,同比增加31.3%。人民币贬值加大了进口成本,对基础硼产品价格有一定影响,也导致2019年硼化工产品进口量下降。
5.库存维持高位运行
当前受下游企业不景气的影响,导致部分企业产品积压,一些产品以销定产,行业开工率在20%~80%之间,行业规模型企业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如碳酸钙生产总体存在供大于求的现状,轻质碳酸钙30%的企业存在产品积压,85%的企业勉强维持生产,15%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对于产能严重过剩的冰晶石,大部分企业通过减产、停产,消耗库存。氟化铝的库存量大约6万吨,占全年总产量的11%。
钾肥港存量明显增长。经过2017年的持续消化,2018年氯化钾港存量大多保持在200万吨以下的水平。从2019年初开始,进口钾肥大量到港,前两个月进口量都在百万吨以上,虽然大合同在6月底结束,但新货源抵达不断,7—11月份的进口量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由于需求偏弱,国内氯化钾库存量始终处于高位,截至2019年11月末,港口氯化钾库存为322.9万吨,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68万吨,增幅约108%。
(二)行业存在主要问题
1.低端过剩、短板突出,产品精细化率偏低
我国绝大多数无机盐产品产能已属过剩,部分行业开工率在60%以下。行业产品仍以原料、通用型为主,品种规格少,专用产品规格更少,产品质量不稳定,特别是精细、专用产品仍需要进口,如白炭黑、二氧化钛等。发达国家无机盐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总出口比重40%以上,而我国出口产品明显呈现低端化。
2.成本上涨、需求减少,行业运行压力不断增大
从生产端看,受矿产、原料、煤炭、电力等原辅料成本普遍上涨,以及环保投入不断增加等影响,再加上企业环保设备全部投入运行,无机盐基础产品成本不同程度提高,但产品销售价格增幅低于原材料上涨的幅度,致使许多企业已到了无利可图的地步,整个行业销售市场疲软,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从消费端看,下游房地产、印染、塑料等传统消费领域持续走弱,量大面广、带动性强的新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此外,民营企业是无机盐行业的主要组成,但由于融资成本高、非经营性负担重,部分行业都是减产、停产维持微利运营,发展压力较大。
3.部分矿产资源严重不足,对外依存度加大
无机盐大部份产品以矿产资源为原料,是典型的资源型行业,同时很多产品又是高耗能产品。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资源和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短缺突显。目前行业中化工用铬铁矿对外依存度在100%,锂、锆资源等对外依存度大于80%,锰矿大于50%,钾盐在50%左右,硼化工所需硼砂约80%需要进口。
4.“三废”治理亟待加强,安全环保压力重
无机盐属于污染较重的行业,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量较大,部分还难以治理。一些重污染产品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行业中有113种产品被环保部列入“双高”产品名录,如黄磷、重铬酸钠、重铬酸铵、二硫化碳、氰化钠、高氯酸钾、碳酸锶等。目前全国危化品综合整治行动已经开展,安全生产不容有失。在特殊管控区域的生产企业,将会承受更大的环保压力。双氧水属于危化品,近年在生产、存储、运输方面要求不断登上新台阶。2019年5月公安部出台《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治安管理办法》政策,对危化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方面的监管更加严格。
二、2020年运行展望
(一)经济运行走势预测
受全球经济放缓、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2019年基础化工产品价格大多在低位徘徊。由于下游产业市场不景气,以及环保、安全的日益加强,预计2020年行业整体仍将延续疲软态势,例如像二硫化碳、芒硝、硫化碱、氟化物、锂盐、保险粉等产品价格将在底部震荡。经济形势的持续低迷,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符合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际。产品升级、产业创新、节能降耗、智能化控制、绿色生产将成为无机盐行业今后的发展趋势。像2019年涨势明显的黄磷产品,其过剩的产能总体受到抑制,市场供给偏少,价格维持稳定,整体形势得到一定好转。另外,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调整,2020年国内市场对钡锶盐产品的需求量将略有增长,价格较2019年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二)重点工作思路
1.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行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是我国无机盐行业由大变强的唯一途径。同时,还要通过开发精细化、功能化产品,提高无机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
一方面,行业龙头企业应发挥自身实力和优势积极整合市场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纵向重组上下游相关企业,延长产业链,真正实现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互利共赢。对资源属性产品宜向资源地转移,对处于应用市场地区的企业宜从产品结构出发,以高附加值、精细化产品为导向来满足市场需要。充分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从而优化产业布局。
3.多措并举,积极解决企业生产所需优质原料供应问题。
拓宽原料供应渠道、优化生产工艺路线,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投产或复产优质无机盐产品,解决行业产业链不完善问题。
4.推动数字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
采取措施,引导企业积极拓宽和推广数字制造、智能制造的应用领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三)政策建议
1.修订标准,打击假冒产品
钾肥行业制假、造假严重,市场上出现很多假冒、仿冒“硫酸钾”的产品。假冒、仿冒产品不仅在外观标识上欺骗消费者,同时超低的价格也冲击了正规的硫酸钾产品市场。建议修改《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GB18382-2016)中有关包装故意混淆名称的相关条例,防止企业通过公开不合规企业标准来达到假冒商品、以次充好的目的。
2.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组织力量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的项目及产能,列入目标计划实施淘汰。坚决关停“小、乱、散、污”企业,按照环保部门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对达标无望及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生产线坚决予以淘汰。通过开展产能置换、兼并重组、环保搬迁、升级改造等工作,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3.鼓励发展功能材料
未来无机盐企业势必在产业链的最高端寻求突破,拓宽战略新兴应用领域,生产出更多功能化、高附加值的无机盐产品。例如鼓励细分沉淀法白炭黑产品,将部分新型材料应用领域列入鼓励类产业指导目录(如硅橡胶、涂料消光剂、隔热材料、蓄电池隔板、牙膏磨擦剂等),促进该产品作为功能材料的应用。
4.合理开采,保护稀缺资源
对短缺的钾、硼、锂、铬等资源,抓紧国内矿产资源勘探,采用新技术延长矿藏的开采年限;另外,要从资源出发,稳定供应渠道,多途径利用矿产资源。还要加强中低品位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提高低品位矿石和副产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的行业,如铬盐、硼化工、钾盐等,若未来形成联合垄断或者矿产产出国实施出口限制,我国将会面临原料供应不足导致的价格大幅波动的经营风险。所以,从国家战略高度看,我国应加强对硼酸、硼砂、铬矿等资源的储备,同时保持该产业的适度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