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十四五”石化行业绿色发展路在何方?——第二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专题报道
2020年18期 发行日期:2020-09-16
作者:■ 常晓宇

近年来,随着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日趋益显。9月2—3日,在广州黄埔召开的“第二届中国石油和化工绿色发展峰会”以“聚焦绿色驱动,共促行业升级”为主题,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基建等国家级决策,深入分析了化工行业在“十四五”规划下,在绿色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新机遇。

“十四五”需守住绿色发展底线

    

   “作为制造业中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之一,石油和化工行业由于禀赋特征和历史因素影响,与国家要求、社会期望相比,离绿色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与其他行业相比,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任揭玉斌在致辞中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拖累,但行业经济增长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韧性,已触底回升,经济内生动力开始由弱转强,市场活力逐步显现。当前,全行业仍处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时期,提升增长质量迫在眉睫,抓“六稳”促“六保”任务紧迫。随着我国各项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环境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为适应环保监管的“新常态”,扭转公众“谈化色变”的不利局面,石油和化工行业一直十分重视绿色发展,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存在环境管理不到位、“三废”排放管控不达标等问题,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过去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的环境欠债仍未偿清。

    在当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中,行业尤其要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教诲,准确把握石化化工行业环境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清醒认识到石化化工行业布局性风险将长期存在,自然环境风险和社会环境风险防范面临严峻挑战,行业无组织排放和非正常工况排放等环节污染控制水平仍有待提升。此外,还要强化事前预防、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石化化工行业环境管理水平。

    在致力于提升自身绿色发展水平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之下,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解决能源和原材料短缺、可持续水资源利用和废水处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是当前业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化工行业提供的绿色材料、绿色工艺以及绿色解决方案,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怎样抓住良机,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值得深思。

    原化工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党委书记、会长李勇武在致辞中指出:“在新的形势下,企业要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和单位的实际,俯下身来做好自己的事。“十四五”期间,行业要将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李勇武表示,石化行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型行业,行业的生产工艺复杂、产污环节多,尤其是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大,且污染物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环境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近年来,石化行业废水排放量超40亿吨,约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0%;废气排放量约6万亿立方米,均列工业领域第一,仅VOCs排放就占工业排放总量的40%左右;废固排放3.7亿吨,为工业领域第二。

    当前行业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产业结构转型形势紧迫,科技创新步伐有待加快,绿色发展任重道远。在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征程中,要通过秉持环境保护与石化行业经济增长并行的信念。不仅要实现行业自身的绿色发展,不断推进更多细分行业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踏上新台阶,还应致力于绿色生产以及环保产品领域的技术创新,为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环保解决方案。

    石化行业要围绕扩内需、稳运行,完善国内大循环体系,提升国内终端消费水平;要促开放、多交流,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提升行业安全生产水平;要促创新、赋动能,为加快5G基站、城际铁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关键技术和新材料支撑,通过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助力新兴产业发展为“双循环”赋予新动能,构建立体化产业链体系。

   “安全与环境问题已成为石化行业最大的压力和挑战。‘十三五’期间,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这‘两大战略’的实施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和进步,但是‘十四五’期间,这‘两大战略’不能放松,还应继续发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表示,“十四五”期间一定要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综合治理,加大绿色清洁工艺和新技术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规范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及绿色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的评价与推广示范力度,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循环利用,不断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各企业和石化全行业绿色发展的水平。

    后疫情时代,全球化工产业链将如何重构?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CEO黄音国认为,资源和市场是化工产业链全球化遵循的主要方向。未来中国将面临一个更为封闭的国际环境,然而逆全球化无法撼动中国在全球化工产业链中的地位。

    受益于大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人才红利,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具备其他发达以及发展中经济体不具备的核心竞争性优势。这些优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具有可持续性。黄音国表示,贸易摩擦和疫情后部分跨国公司可能会转移部分产业链,但不会大规模转移。庞大发展中的国内消费市场和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都将支撑外资继续投资中国的愿望,然而也要做好填补部分外资撤离后产业链空缺的准备,尤其在下游专用化学品领域的空缺,另外要去捕获工程塑料整体升级的契机。


向副产物控制的清洁生产方式转变

        

   “人类必须从为了利益、欲望的生产方式向新的生产方式——副产物控制的清洁生产方式转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广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协常委、广东省科协主席陈勇指出,目前业界所提倡的清洁生产模式依然是以主产品为主导、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满足需求欲望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只是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节能与环保,但节能环保的成本和代价相对较大,生产过程废物再生利用程度较低,原料端产生的废物及寿终产品的原位再生利用更是被忽视。

    国际上,20世纪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ISO14040标准中定义了LCA法则:“LCA是一种评价与产品(包括产品、服务或活动等)相关的环境负荷和潜在影响的技术。”其作用是:对既存的生产系统评价、诊断,以完善和优化。对新上的生产系统评价、判断,以确定这个系统能否上马。LCA法则可用于分析生产过程是否清洁。

    为了评判副产物控制的清洁生产,陈勇等通过研究提出了4F-LCA分析方法——以生产过程的副产物为控制对象,通过基于能量流、环境流、经济流、物质流的全生命周期分析,从而判断该生产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艺过程的选择能否满足全生命周期能源、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约束。反之,则必须放弃或改变这种生产工艺。

以绿色化学理念改变传统化工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化学化工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可否认的是,化学化工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怎样做到不破坏环境,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布兴认为,要应用绿色化学技术:“传统的化学工艺走过了多年‘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要通过创新发展新的路线、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产生,这是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最核心的区别。

    我国人口多,工业生产不可缺少,资源短缺严重,技术水平较落后,污染严重,许多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产业结构需要不断调整,因此,发展绿色化学与技术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

    韩布兴表示,绿色化学对每一方面要求都很高。从原料上讲,应该是无毒无害或者可再生的原料。比如说可以用一些氧气,甚至双氧水等绿色的、无毒无害的物质代替传统有毒有害的物质,用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质资源逐渐代替化学资源等。在化学化工生产过程,有70%以上的过程涉及到溶剂,投资费用占60%以上。每年有机溶剂的挥发量大约有2000万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浪费,可以通过工艺优化,以绿色溶剂替代传统溶剂。在合成过程中,有90%以上的反应过程需要催化剂,可选择便宜易得、高效、可循环、稳定的催化剂,使反应过程更加绿色。另外,还可以设计新的反应路线替代现有反应路线,解决副产物过多、溶剂用量多、过程太复杂等问题,尤其是化工产业和制药行业等。不论是对于材料合成,还是化学物合成,如何设计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反应路线,都是绿色化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此外,绿色化学还要实现产品的绿色化,产品在使用中和使用后,对人类和环境没有伤害,它可以自动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物质,在设计的过程中,使用周期范围内都应该考虑它的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对环境的影响。绿色化学工艺在经济上也必须合理。

    眼下,如何高效地清洁利用、循环利用碳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是一项挑战,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化学资源日益枯竭,在使用过程中涉及到环境问题,但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并高效、清洁利用。我们采用的各种生物质资源(比如树木、秸秆等农副产品),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多达2000亿吨左右。但截至目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化石资源利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大约400亿吨,利用率也很低。如何高效循环利用这些碳资源,是碳资源利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韩布兴指出,绿色化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实现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这20多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其仍然属于快速的起步阶段。绿色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化学工业及相关工业学科的发展,也会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变革。


科学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行业绿色转型,目前面临的挑战为缺失绿色发展战略、装备技术绿色创新水平不足、缺乏绿色供应链战略谋划、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办研究员田仁生指出,石油化工走在其他行业的前列,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定要强调生命的全周期,要从各方面都把绿色理念贯穿其中,包括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环保领跑人的行动计划等。创新驱动、技术革新非常重要。

    关于如何将三废的低排放技术、零排放技术进行技术革新,田仁生给出以下建议:一是优化原料使用,对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技术进行革新、创新,加大研究;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原料资源,尽量利用低毒低碳的原料,保证末端排放的量减少;三是构建绿色物流体系,建设一套从生产到销售的物流运转体系,将绿色理念贯穿其中。

    在当前的信息管理模式下,由于对敏感舆情重视不足及预警不及时,重大负面舆情处置机制缺失,传统化工舆论形象向绿色友好化工形象的转变之路阻力重重。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竞争情报研究院舆情研究员王月表示,科学舆情管理可从及时预警、重大舆情风险化解与处置指引、宣传效果评估与传播方案改进以及顺畅社情民意互动等方面入手,畅通品牌评价转化通道。

    目前国内石化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可分为以下四大类:一是舆情管理意识淡薄,对网络舆情监测重视不足,很多企业的舆情管理尚处真空状态;二是舆情防控体系建设不足,缺乏专门的舆情管理机构,即使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也往往出现分工不明、处置效率低下的问题;三是事中处置能力待提升,对敏感或负面舆情处理较为粗暴,习惯鸵鸟式应对或删帖式封堵,引导策略欠佳,易引发次生舆情风险;四是人才建设投入不足,队伍梯队建设、培训欠缺,不重视新闻发言人培养,未建立权威的外部专家库。针对以上问题,石化企业或政府部门可对症下药,从舆情危机管理意识树立、舆情管理机制健全、舆情防控和处置合力提升以及舆情管理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入手,把握网络舆情发展规律,加强舆情管理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塑造和维护良好的主体形象,为自身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舆论切实转化为生产力。

    广州化工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利在峰会上发布了《中国石化行业绿色发展广州宣言》,作出以下四项倡议:

    一是产业发展,创新指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产业向资源节约、清洁生产、本质安全、高质量、高端化的绿色生产方式转变;

    二是绿色制造,持续进化。全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行业绿色制造技术水平至新的高度;

    三是标准推动,少走弯路。共同推动石化产业绿色标准体系的建设,积极参与到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的标准制定与实施工作中;

    四是绿色发展,舆论护航。加强行业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石化产业的科学认知,为石化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