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创新已成为我国石化行业塑造新优势的核心驱动力
2020年22期 发行日期:2020-11-18
作者:■ 常晓宇

    日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我国十年来连续位列世界第二石化大国、第一化工大国,石油化工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十三五”技术创新硕果累累

   “十三五”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十分重视科技创新的战略性作用,重大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产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科技创新对“调结构、转方式”的推动提升作用日益突显,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曾指出,石化行业在技术创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着力推进了先进勘探技术的开发,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油气供给的保障能力;二是着力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保持了我国现代煤化工国际领先的地位;三是着力开发了一批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补“短板”技术,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四是着力推动先进实用的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行业绿色发展水平;五是着力推进石化装备绿色、高效、智能发展,提升了装备制造水平;六是着力完善石化行业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一批高水平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为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支撑。

“十四五”创新需从这些方面发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识的再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表示,必须让基础研究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重点突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体系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其关键在于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十四五”时期,应更加注重技术引领的前瞻性、创新体制的开放性、创新治理主体的协同性、创新治理方式的柔韧性和科技创新政策的合规性。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表示,在宏观层面,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鼓励企业参与,加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微观层面,要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建设、区域和项目层面等集结发力。

    日前,李寿生在谈到石化行业的创新时指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强优势补短板,加快改革创新,全力激发行业创新动能,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用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李寿生指出,世界化学工业全球化进程发生变化,亚洲化工集群迅速崛起,市场规模宏大,创新能力活跃。

    一是国家新基建项目启动。这将有力拉动能源、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基本化工原料、涂料、橡胶产品的市场需求。

    二是石化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补短板。加大技术研发创新,一些制高点技术将取得突破,据研究分析,到203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超过20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以上。

    三是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快速推进。行业要着力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同时要积极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创建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新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仅需要进口中国的化肥、农药、轮胎等化工产品,也需要中国石化装备、技术和服务等更大范围合作。

    五是培育领头羊企业和化工园区。

   “十四五”是我国石化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材料处于加快调整、进步、绿色发展阶段,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增量不增效等问题逐步凸显。新的五年里,石化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快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生产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转型。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