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化肥:明晰思路顺势而为
2022年6期 发行日期:2022-03-17
作者:■安徽省化工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夏英彪

目前化肥工业及农业状况


  近年我国农业面临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地力与健康差,病虫害防治难,以及土壤面临板结、盐碱化、酸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农产品产量徘徊、品质下降。土壤健康状况与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和空气质量息息相关,并且深刻影响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十九大报告指明了全国农业发展的途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生态文明和农业绿色发展为引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现代农业追求的是节能、低碳、增效、绿色,而肥料是最大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关系耕地质量和土壤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承载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责任。由此看来,功能性肥料发展方向是围绕绿色环保和农业产能做文章,为生态农业作贡献。

  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的研制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产品多样、百花齐放,但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此,必须“以质量代替数量”,切实提高农业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型肥料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功能性肥料是当前我国肥料行业,尤其是新型肥料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而关爱土壤是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稳定安全的首要问题。传统肥料功能关注提供作物的养分,新型肥料则赋予了肥料更多新型功能。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和延伸,出现了水肥一体、药肥一体、种肥一体、肥机一体等发展趋势。这与现代企业需求的综合比较服务相适应,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并成为构建和支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方面。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功能型肥料,如新型易降解包膜缓释肥、控失肥、抗旱肥、稳定肥、增效氮肥、复合氮肥、生态有机肥、有机无机三维全价肥、活化增效肥、高塔硝基肥、氨化稳定网控肥、全水溶性复合肥、生态氮肥、速溶磷酸钾铵、多态氮肥、磷包氮缓释型配方肥、水溶肥、桉树专用肥、脲甲醛复合肥、硝基肥料、生物有机肥、水稻颖壳不闭合专用肥、驱虫宝有机肥、种肥、生物炭基复合肥、有机磷铵钙、生物质绿色肥料和土壤改良修复调节剂等。

  安徽茂施肥业公司、安徽瑞丰肥业公司等水溶肥、特种复合肥的出口受到相关国家好评。安徽茂施肥业公司生产控释肥30万吨,其中包膜尿素15万吨,出口1.5万吨包膜尿素,主要用于日本、韩国的水稻,占这两个国家进口产品的70%左右。许多企业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加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

  当前我国农业一方面要促进粮食增产,提高作物品质;另一方面要减少面源污染,提升土壤的修复能力。正是面临这样的形势,或者说是契机,从而使新型肥料、功能性肥料应运而生,既能改善土壤和微环境,又能增强营养、提高产量,这将是肥料行业发展的延续和新的亮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土地扭转速度加快,农业适度化经营大量涌现。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兼业化日渐突出,普通农户种地的积极性下降。种好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快乐幸福地生活是农民内在生活的需要,这一切却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型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要求也越来越高。2021年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型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将有力地支撑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融入新格局,应对新变化

  在新的一年里,化肥行业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重整行装再出发。在“十四五”时期,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指引下,我们迎来战略机遇叠加期、发展布局优化期、创新驱动突破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

  为此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融入新发展格局

  要迎合市场和需求,做好有针对性的布局。要使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发力。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和创新新的需求,做活国内大市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力开发高精尖优质产品,生产客户满意的产品。

  要紧扣发展这个着力点。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发展中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改革与发展的高度融合。要全面布局农用化工产业链,并不断升级延伸;发展磷化工,含磷的新型复合肥料,以及精细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布局;加强与知名科技院校的合作,在取得中试或一定规模装置上运行成功的前提下,稳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技术开发效益。

  当前,研发投入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骨干企业要把加大研发投入作为基础性发展的战略,加大产业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提升开发能力。就磷化工和复合肥企业而言,当前要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化肥使用零增长、负增长等政策,调动一切技术力量,大力开发生产有机肥、缓控释肥、水溶肥等功能肥和新特肥料,积极适应农资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走绿色化工之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益趋严,一批技术落后、存在污染的企业正在被关停。落后产能的逐步出局,将给绿色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如硫酸、磷肥企业在采用一体化废物处置工艺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精细化工中的稀硫酸、稀盐酸、稀磷酸等“废物”可以很好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废物排量。

  要拓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磷化工企业在生产中可以由基础工业级产品向下延伸,如向食品级、试剂级、医药级、电子级高端产品延伸,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能源和市场优势,拉长产业链。

  (二)确立生态新理念,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化服务是一个社会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系统体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农资商品为载体,以农业生产和农资市场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多赢为目标,大力加大种业翻身仗,包括科研、生产、营销和使用四个主要环节及其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现代农业阶段,需要现代农化服务,要用现代新技术,按照作物种植全程解决方案的模式开展推广、示范,提供个性化和本质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不断创造新的种植价值和社会效益。

  做好农业服务及农化服务,可以成为种药肥企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目前产能较大,化肥、农药需求“零增长”,我国单质肥料、农药连续三年减少。两年前国务院发文,将化肥、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转为负增长,要求在今年重点地区肥料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因此,预计肥料(主要是尿素)用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农化服务要为即将开发成长的乡村民营经济而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要建立健全农化服务中心,做到“配肥站+化验室+服务中心”三位一体。开展测土配肥、专家开方、农技指导、精准施肥和农机飞防等服务,对农业种植大户提供作物解决方案。

  不断趋严的环保标准,让本来就面临污染治理难度大、技术支撑能力不足难题的化肥等化工行业,又多了一道“紧箍咒”!现在化肥行业均面临必须实现绿色发展的问题。绿色发展既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行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现在化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化肥生产利润越来越薄,企业盈利越来越艰难。但事实上,不仅可以靠卖产品赚钱,好的服务也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对农民来说,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同样重要。买到优质肥不难,但买到优质服务却很难。目前农业服务正方兴未艾,今后大有发展空间。

  首先肥料生产企业应避免盲目求新、求特,应致力求真,致力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功效,以绿色、高效的肥料满足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以理性、长远的态度推动行业的绿色升级。

  要想抓好粮食安全,必须抓好土壤安全,构建好土壤优质耕作层,切实推动土壤改良、农作物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质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化企业既要围绕土地土壤肥力、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土壤板结等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又要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开发。同时,要加强农村施肥用药等科普工作,转变传统粗放的施肥用药模式。

  化肥企业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和方案,推出战略,以种植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中心,以示范为抓手,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帮助种植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要把生产互联网与营销互联网相串联和有机衔接。

  (三)与时俱进,切实重视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要按照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关于“上云用数赋智”进一步深化、细化、落实,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的创新应用、打造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建设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亿万农村人口,期待吹来更多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在知数字、懂数字、建数字、用数字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经济的红利,踏上致富幸福之路,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富裕”是我们农化企业为之奋斗的大目标。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