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石化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十五五”期间应如何规划发展方向? 9月25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在广西钦州组织了一场关于石化行业“十五五”规划前瞻研讨会,针对石化行业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挑战与应对思路,以及新材料行业趋势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未来2~3年是重要窗口期
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松臣指出,当前,我国石化行业面临四大挑战:大而不优,结构性过剩;产研脱节,创新乏力;“双碳”目标背景下,绿色转型迫在眉睫;需求疲软,复苏缓慢。
未来2~3年中国化工产业将面临在重要的窗口调整期,产业将呈现五大特点:成本竞争仍是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有企业,保障能源及化工基础产业链安全, 并择机向材料及新能源领域布局;中国化工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与欧洲化工企业进行正面竞争;大型民营企业发力海外生产布局, 并建立海外销售网络;“双碳”带来机遇和挑战。
张松臣建议,尽管目前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中,化工企业可能会面临短期内利润下降的压力,但必须保持对长期发展的投资。研发、数字化和低碳发展等领域的投资尤为重要,这些投资将为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提供关键支持。
企业必须积极寻找并利用市场中的潜在机会,包括收购低估值企业、招募优秀人才、扩张新兴市场等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
化工新材料“蜜月式”模式将转变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项目总监肖书筠指出,全球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高技术引领、产品迭代速度快、产业规模和需求不断扩大等特点。化工新材料的领军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构建销售网络、强化品牌塑造、培养专业人才等经营策略,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虽然该行业发展重心正逐渐向亚洲转移,但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格局短期难以改变。
肖书筠表示,随着中国化工新材料行业的快速崛起,与传统发达国家间“蜜月式”的产业承接模式逐渐向更加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并存格局转变,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底层逻辑发生重构。此外,单纯以成本要素为核心的化工新材料国际分工模式已难以为继,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供应链成为应对传统国际分工内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方向。
创新驱动引领“十五五”发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指出,在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迈进的过程中,石化行业和企业面向世界石化科技创新前沿,集聚力量组织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突破。同时,行业发展也处在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加快能源转型正在成为石化行业和众多石化企业的共识,要深刻分析并把握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判断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明确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推动石化产业由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