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指出,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关计量、检测、监测、分析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石油化工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工业部门。石化和化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的13%左右,其中石化行业占4%左右。但由于石化产品碳足迹核算涉及面广、复杂性高、数据量大、业务流程长,目前石油化工产品碳足迹数据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标准和规模。
减碳按下加速键
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大环境下,石化工企业既是传统化石能源的加工与应用主体,也是供应链上影响力巨大的“链主”,对达成“双碳”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减排路径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石化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45亿吨,占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4%。其中,来自净购入热力的碳排放7530万吨,约占石化行业碳排放总量的17.4%;来自净购入电力的碳排放6990万吨,约占石化行业碳排放总量的15.7%;来自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15069万吨,约占石化行业碳排放总量的33.9%;来自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14708万吨,约占石化行业碳排放总量的33%。
根据当前国内外碳减排发展态势,石化行业碳减排一定会被按下加速键。未来只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行业才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更快实现“双碳”目标。
多路径探索助推绿色转型
当前,石化行业正多措并举,全面发力碳减排。探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节能降耗、原料替代、电气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多种方式,推动行业绿色转型。专家表示,石化行业的低碳转型需从供给侧与消费侧入手。在诸多措施背后,都需要强劲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作为支撑,也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应用也将为石化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评估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为行业碳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途径。
此外,石化行业的绿色转型离不开政策的引导。2021年以来,随着“1+N”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不断细化,覆盖石化行业的多层面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分政策目标来看,可归纳为控制产能、产品结构调整、设立能耗和能效标准、促进原料和燃料替代、建立行业碳达峰标准体系,以及指导技术突破方向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