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日产汽车公布了业务重组计划,目标在2024财年实际成本基础上节省5000亿日元固定和变动成本,并在2026财年之前实现汽车业务营业利润和自由现金流为正。
为此,日产汽车将采取一系列降本措施,包括裁员、重新部署动力总成工厂等。
关闭7个工厂,裁员2万人
到2027财年,日产将在全球范围内把生产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产能降至250万辆,但必要时可以有50万辆产能的提升,包括5月9日日产汽车宣布将放弃在日本西南部九州岛建造一座耗资约1533亿日元(约74.6亿元人民币)的电动汽车电池厂的计划。基于这一计划,日产汽车、丰田汽车、松下于去年9月共同获得了日本经济产业省提供的3500亿日元的援助。
同期,日产还计划裁员2万人,其中约65%来自制造部门,18%来自销售及一般管理部门,17%来自研发部门,并且主要是合同工。而2024年11月公司提出裁员9000人和减产20%的计划,相比之下,裁员人数和减产规模大幅提升。
据英国全球数据公司统计,2024年日产在美国的工厂运转率为57.7%,在中国的工厂运转率为45.3%,在日本的工厂运转率为56.7%,均远低于汽车行业普遍认为的盈亏平衡点80%。
在中国市场,日产的表现非常糟糕,2024年全年在华销量只有70万辆,同比下滑12%,连续第九年下滑。欧美市场,战略失误叠加政策影响,导致销量并不理想。
日产一直以来采取各种措施削减成本,包括取消在印度和阿根廷等地的生产项目等。其判断是,销量与产能之间的差距较大,为了重振经营局面,有必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裁员。
由于公司业绩不振,再加上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日产前社长内田诚于3月底辞职。此前负责商品企划等业务的伊万·埃斯皮诺萨出任社长,正加紧制定结构改革方案。
日产4月下旬宣布,预计2024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亏损额最高将达7500亿日元(约合365亿元人民币)。公司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并计提超过5000亿日元的减值损失。
来源:储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