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化产业新纪元如何开创?
2017年15期 发行日期:2017-07-28
作者:zhoukan2012

石化产业新纪元如何开创?

■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  韩璐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石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式以及发展动力都发生了重大转换,经历黄金期后的石化产业步入成熟和转型的新阶段。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面临原材料多样化及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发展环境:需求放缓、产能过剩、节能环保政策趋严、国内外同行激烈竞争……新常态下,石化企业如何认识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怎样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走向和趋势?7月7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和英国泰可荣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石化产业新纪元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中外企业的150多位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咨询业务CEO黄音国和泰可荣公司总经理Roger Lee分别就外资化工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及挑战、国有化工企业重组,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石化产品结构调整、化工企业搬迁与园区规范发展、石化行业绿色发展和VOCs治理,以及新型能源创新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未来5年:
  传统产业去产能  聚焦高附加值产品
   
    2016年,中国石化产业稳速发展,在过去3年保持2.67%的行业增长率。2017年一季度,中国石化产业的利润率已经增长至6.7%。会上,黄音国首先从宏观层面(包括GDP、人口、一带一路政策、直接投资、国有企业改革、产业转型与升级)对中国的“新常态”经济进行了阐述,并预测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的走向。
    黄音国表示,中国石化产业在过去5年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石油天然气、石油炼化等上游大化工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逐渐向下游的精细化工发展,上游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和下游高附加值化工品的大力开发,将成为未来5年石化产业发展的重点。2016年,中国炼油整体产能为7.54亿吨,过剩产能为1亿吨。其中,国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私营和外资的炼油产能分别占总产能的65%,34%和1%,炼油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经济圈、扬子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石油产品消费方面,消费增长率明显低于供给,中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油品出口国。
    未来5年,国有石油企业将会放缓炼油产能的扩张,同时,私营的化纤企业(如盛虹、恒力、河北一泓、河北新华联合等)将会向上游发展,参与大型的炼化(炼油-PX-PTA-PET)项目;而私营的炼油公司将会提升开工率和市场占有率,并大力发展下游市场。据预测,到2020年,在满足国内外需求后,中国炼油产能还将有1亿吨的过剩,年产能超过千万吨的企业将达到30家,油化一体化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私营炼油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增加。

绿色发展:
     环保市场迎商机 碳交易加快实施
  
    在本次会议上,石化产业的绿色发展也是嘉宾们比较关注的话题。黄音国首先就目前中国环保政策进行了概述:2015年,有害废物的排放量近1000万吨,只有30%得到了有效治理;2016年,用于废物治理的费用约6.3亿元,废物排放标准更加严格。黄音国列举了炼油酸性气体回收、催化裂化(FCC)再生器废气、石油炼化加热炉、丙烯腈、丙烯酸的废气排放标准。政府部门选择位于11个省的33个化工园区作为重点环保监测区域。环保标准和政策的日益严格为废物治理(化学品、工具、技术、解决方案等)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同时,黄音国还介绍了“碳交易”的概念、机制、试点交易和市场建设情况,并分析了碳交易给石化企业带来的影响和机遇,以及企业的应对措施。据介绍,与碳税相比,碳排放权交易具有可最小化减排成本、促进价格发现、为企业减排提供市场化机制等优点。2016年全球碳交易和碳税总额约500亿美元,涵盖7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相当于全球碳排放的13%。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从最初的试点市场相继启动、运行,到全国市场的设计思路都充分参考了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我国于2011 年决定在七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于2013 年起陆续开始交易。目前试点碳交易市场发展顺利,但是差别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由于体量等原因,湖北省的碳交易最为活跃,成交量和成交额均位于七试点之首;深圳、北京的碳价相对较高;湖北、广东配额成交量相对较高; 天津、重庆成交量较低。各试点碳市场交易活跃度偏低,交易集中度过高。《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全国碳市场第一阶段拟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参与主体为这些行业的重点企业,标准为2013~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
    如果以当前七个试点地区的碳价平均标准来测算,全国碳市场现货交易规模可能达到80亿元。如果考虑碳期货进入碳市场,规模更为可观。中国碳市场的建立,将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为碳市场主要交易主体碳减排提供动力,并为提供碳减排技术和服务的单位带来机遇。

外资企业:
        持续调整的能力是获胜关键
  
    外资石油和化工企业是中国石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音国对于外资石化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试探期、起步期、适应期、扩张期)和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过去5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石化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较稳定(13%左右),更多活跃在下游精细和专用化学品领域,如工业和公共事业清洗、个护化妆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特种聚合物、营养剂、表面活性剂和香精香料等。对中上游而言,外企主要的限制来自政策和原料两方面,且生产成本和进入门槛上存在较大挑战,但是下游产业限制性相对较小,因此由于本土企业技术缺乏或质量欠佳的产品而导致进口依赖度较大的产品, 未来将是外企的机会所在。
    未来5年,外企持续调整的能力将是在中国市场获胜的关键——研发中心迁至中国、开发新的产品应用、与中国企业/研究机构/政府合作、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并购直接竞争者、上下游一体化、更多直销模式等都将成为外企在华发展的重点策略。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