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试论石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八大关系
2018年6期 发行日期:2018-03-16
作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党的十九大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并指出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的部署,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些重大思想创新、理论创新和战略部署,都对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当前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遵循。站在新时代、站在石化大国的平台上,要实现石化大国向强国跨越的目标,高质量发展也成为石化产业的必然选择。如何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石化强国的目标呢?我认为须处理好八个方面的关系。

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
    
       发展与创新是目的与动力的关系,发展是创新的目的,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党的十九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那种过度依靠投资拉动、拼规模、拼速度、不计资源、不计环境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只有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才是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创造了年均增长10%的人类发展奇迹,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也暴露无疑,尤其是要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中国石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多种基础化学品都不断实现超越,成为第一生产大国,化肥、烧碱、纯碱、甲醇及轮胎等都产能严重过剩。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继续沿着过去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惯性向前,离石化强国的目标只能是越来越远,石化强国梦将长眠不醒。
  因此,石化产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实现石化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十三五”期间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这就为我们石化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创新发展指明了路径,这也是与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广大石化企业和石化人一定要牢固树立依靠创新发展的理念,把创新驱动战略摆在发展各战略举措之首,突出新能源、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瞄准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以及颠覆性技术和核心关键装备,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结合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让创新成为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规模与效益的关系
   
       规模与效益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发展,其结果就是效率低下、竞争力不强,其恶果就是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我们首先要对规模和效益有正确的认识:规模与效益也是共生与辩证的,“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辩证地告诉我们:规模与效益都不可偏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40年和新世纪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石化产业连续8年保持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石化大国的规模,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的规模,才为我们奠定了调结构的空间、促转型的平台和增效益的母本。过去全行业、各企业都把做大作为重要目标,在那时的发展阶段只有把蛋糕做大了就有了切分的资源,就有了做强做优的基础。
    可今天当我们已经是化工第一大国,已经是多种基础化学品产能产量全球第一、甚至产能严重过剩状况下,必须及时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一定要把效益放在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因为石化产业的效益还有很多的挖掘空间和提升潜力:一是2017年石化全行业效益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规模以上企业还有12.8%的亏损面;二是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2017年石化全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达到6.14%,化工领域更是达到了6.65%,自身相比提升幅度很大,这是近5年来的新高,但是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相比差距明显。我们去年10月份访问日本时,获悉日本化工行业的经常利润率是8%;2017年全球化工50强榜单显示,其综合销售利润率大于13%。站在今天的平台和节点上,石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效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实现做强做优的目标。

三、经济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与环境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这是一对同等并重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金山银山、没有绿水青山,人们的生活将难言质量;只有绿水青山、而没有金山银山,将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将“防治污染”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明确要求“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由于石化产业目前还是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原料,全行业的耗能总量也较大,具有资源型和能源型的属性,决定了在绿色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仍然艰巨。
    我们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布局合理化、产品高端化、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为目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完善行业绿色标准,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推进全产业链绿色化,实现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全过程绿色发展理念的转变。广大石化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上下功夫,抓好重点危险废物的治理,实现“三废”全面达标排放。广大石化人和石化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还肩负着一项神圣的使命: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过程和化学反应技术,通过化学的方法(化学处理、化学降解等方法),为解决工业污染和环境生态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保障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四、存量与增量的关系
   
       存量与增量是今天与明天的关系,存量是今天的现状,增量是明天的希望。我国石化产业与国民经济的状况基本相似,存量大都以传统产业为主,而增量的发展和培育大都以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要实现石化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应当存量与增量并重,不可能全部推倒重来,正如今天的发展是昨天的传承、未来的健康发展须立足于今天坚实的基础。我国石化产业的规模作为存量已经很大,产业齐全、产量巨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行各业的配套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增量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统基础化学品为冶金、有色、建材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配套是必不可少的。
    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应把握“优化存量,做强增量”的原则,优化存量,首先要在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石化产业上下功夫,应当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以上下游一体化和循环化发展为路径,以升级改造和产业链延伸为手段,加快传统基础石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大做强传统基础化工的竞争力。实际上传统基础化工自身的升级潜力和产品结构调整也是与时俱进的,以最典型的无机盐产品为例,如碳酸钙过去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和塑料、涂料的添加剂,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可以做成纳米级、食品级、电子级、医用级等高附加值产品;硝酸钠和硝酸钾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在西班牙和我国应用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的储能材料,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是推动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按照自身主业和产业链优势,加大兼并重组的力度,改善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的状况,做大做强基础化工。做强增量,也就是石化产业新的增长点,一是突出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等国内市场短缺的产品;二是高度重视节能环保领域、生物化工领域以及新催化技术、新分离技术等新兴领域或带来颠覆性技术革命的前沿领域;三是瞄准新能源、高端制造、航天航空及其高铁、大飞机、海洋工程、新能源汽车等未来战略新兴产业和国家重点工程,对石化新材料、新产品等新的市场需求。


五、低端与高端的关系
   
       低端与高端是结构性矛盾的关系,低端主要体现在大宗基础化学品领域,属严重过剩;而高端主要体现在化工新材料、专用化学品领域,属严重短缺。“十三五”以来,石化全行业和各企业按照国务院《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和石化联合会细化的《实施方案》,重点在化肥、氯碱、纯碱、无机盐以及地炼、轮胎等12个产能严重过剩的领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较好的效果,无效和低效产能退出较多,大宗基础石化产品的过剩状况有所改善,生产装置的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2017年我国石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5834亿美元,其中进口3904亿美元,贸易逆差1974亿美元,逆差大增45.1%。尤其是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专用化学品的进口量和进口额都出现同步大幅增长,化工新材料中的工程塑料、膜材料、特种纤维材料等,主要依靠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状况改观不大。
    因此,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低端的大宗基础石化产品应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确保国务院要求石化产业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目标的全面落实,同时还要市场规则和法制措施并举,严格执行环保、能耗、技术、安全等标准和准入门槛,加快落后产能的退出,严格控制新增低端产能。高端领域,应当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经验,认真分析进口量大、贸易逆差大、对外依存度高的产品,查找主要制约因素和原因,针对专用化学品、功能化学品、膜材料、高性能纤维等高端领域,选取对标的目标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成果转化的速度,通过重点产品的重点培育和突破,加快高端的弯道超越。

六、大集团与小企业的关系
   
       大集团与小企业是树干与树枝的关系,只有共发展、共成长才能繁花似锦,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重要来源,企业强则国家经济强。美国是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最多的国家,自二十世纪以来一直雄踞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百年有余;德国、日本也是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前的国家,其经济实力列第一梯队也近半个世纪。大家熟悉的石化行业也是如此,2017年全球化工50强中,美欧占30席、日本占8席,也是绝对优势,再次证明企业强则经济强的论断。而大集团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骨干,不仅因为大集团经济分量重,而且抗风险能力强、创新能力和带动力也强。世界500强前10位中,美国占4席;全球化工50强前10位中,美国占3席,德国的巴斯夫连续11年雄踞榜首;我国的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销售收入之和即超过5万亿元,相当于石化行业全部中小企业的收入总和。当然,中小企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缺少了大集团经济就失去了支柱,而缺少了小企业经济则缺失配套性、难言协调性。美国作为第一经济强国,其中小企业的经济产出超出半壁江山,而就业贡献高达80%以上;据最近考察德国归来的经济专家称,德国经济的强大及其精密制造水平之高,其中一个秘诀就是大集团与小企业形成科学的分工,通过多年形成的精细分工与紧密合作,而形成高度的产业集群,从而在共生、协作与相互依托中共成长、同发展。
    我国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大集团和小企业并重,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大前提下,为大集团和小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规则和竞争环境,甚至在税收和创新政策方面还应当对中小企业予以鼓励。一是支持规模大、产业协同性强、与国民经济战略相关的特大型骨干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培育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航母级企业。二是大力支持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国际竞争力强企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培育一批专业特色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旗舰类企业。三是支持精细化程度高、成长性好、主导产品居世界领先水平的企业,培育出一大批有全球竞争力的专业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的由隐形冠军到单项冠军的企业。总之,就整个产业结构来说,形成大集团与中小企业都主业清晰、分工合理、相互协作的产业体系,为石化产业实现强国目标奠定坚实的企业群体和基础。

七、东部与西部的关系
   
       东部与西部是互补的关系,从产业结构看:东部以石油化工为主,西部以现代煤化工为主;从石化市场看:东部占比大,西部占比小;从经济产出看:东部是大块头,西部是小兄弟,仅山东和江苏这两个石化第一和第二大省的主营收入就远超5万亿元,约占全国石化产业总产出的37%,几乎是西部全部省区石化产业的总和。如果从大坐标的视角来俯视我国的整个石化产业,东北虽然有大庆、吉化以及最老的化工基地大化,但现在东北石化产业的总量占比不大;西南虽然依靠天然气和磷矿的资源优势建立了以氮肥、磷肥为主的化工企业,近年又在成都和云南建立了两座千万吨级的炼油厂,但西南区域的石化产业总量也不大;所以中国石化产业的集聚坐标可以简单地用“两条线、两区域”来概括;“两条线”即沿海线和沿江线,“两区域”即华北和西北。“沿海线”主要以“七大石化基地”为主线,“沿江线”主要以200多家石化园区为主线。“华北区域”主要以京津冀为主体,可以延伸至“2+26”个城市的覆盖区;“西北区域”相对集中在宁夏、陕西、内蒙、新疆,主要是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华北及其“2+26”个城市的覆盖区,由于受环保政策的制约,将严格控制石化产业产能的扩和增;而“沿江线”的石化产业又主要集中在葛洲坝以东的区域,如此一来我国石化产业近期和未来高质量发展主要是处理好东部与西部的关系。
    东部主要是本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以七大石化基地和园区为主,沿海七大石化基地应以墨西哥湾、鹿特丹港、裕廊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化基地为目标,突出石化产业链,重点培育配套性强、产业集聚度高的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沿江的园区应当以路德维希港、安特卫普为目标,突出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重点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化园区。西部已经形成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宁夏宁东、新疆准东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在升级示范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应选择环境承载能力强、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瞄准产品差异化,打造产业高端的现代化煤化工基地;当然,无论是煤制油品、还是烯烃,产品的品种和型号上首先要立足当地市场需求,更要突出其差异化和高端化,与东部石化基地的产品只能互补、不能同质。在东部石化产品链与西部现代煤化工产品链的互补中,各自发挥优势,实现我国石化产业的协调发展。

八、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当下与未来是石化大国与石化强国的关系,石化大国固然存在着许多短板,却是向石化强国跨越的基础和平台,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石化强国梦将遥不可及。可见当下和未来也是辩证的关系,没有当下就没有未来;不面向未来也将会迷失当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就再次吹响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号角!中国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配套性产业,当下应该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持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两大战略,持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与视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推动石化产业尽快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对于未来,按照由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我们可以设想石化强国的目标应当比现代化经济强国提前10~15年建成。因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石化强国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石化产业不仅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更关系到航天航空等重大工程、新能源等未来转型以及强军梦的实现。根据十九大现代化经济强国的战略安排,我们设想2035年中国石化产业迈进世界第一梯队、即实现石化强国的目标,正好与十九大战略安排的第一阶段目标契合,也符合经济体系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战略目标明确以后,规划未来很重要,首先利用今年“十三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对“十三五”规划前两年的执行情况和任务目标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规划好下一个15年,确定战略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研究提出发展战略及战略措施,每五年对阶段目标作一次盘整、对总目标作一次修订;各企业也要找准对标企业,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明确“百年老店”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做强做优做大的措施与路径。通过广大石化企业和石化人的不懈努力,契而不舍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2035年实现石化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动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强保障和支撑!
    以上粗浅地谈了八个方面之关系,有的相互矛盾,有的相互依存,也有的互为因果。这八大关系若能处理得好、相互协调,石化产业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征途上将少走弯路;反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石化强国的梦想将更加遥远。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