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勤修内功,补齐化工新材料短板
2019年23期 发行日期:2019-11-26
作者:■ 朱一帆

    化工新材料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围绕化工新材料的话题一直是化工人士关注的热点。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合成树脂产业发展大会暨2019新材料发展趋势论坛上,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化工新型材料自给率仍偏低,国产化能力亟待提高。


新材料产业综合实力逐步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副所长曾昆指出,我国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自2017年起,“新材料”一词连续3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国新材料产业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呈现如下特点: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应用水平逐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具体来看,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增长,例如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等锂电池电极材料企业;重点领域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成果不断涌现、获得国家认可,例如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等;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


我国化学工业最大的短板——化工新材料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表示,化工新材料是我国化学工业最大的短板。我国生产了世界39%的化学品,而生产的化工新材料却只占世界15%,其中,高性能膜材料只占世界的5.1%,高性能纤维只占2.6%,高性能热塑性弹性体只占5.6%,电子化学品只占7.2%。这与我国化学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化工新材料自给率只有60%,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目前仍有130多种急需化工新材料品种国内不能生产。化工新材料还是化学工业贸易逆差最大的部门,进口额达6000亿元。不言而喻,我国化工新材料的国产化能力亟待提高。


勤修内功 迎接挑战


    曾昆指出,目前新材料领域国际竞争激烈,俄罗斯、韩国、巴西、印度等国在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领域发展速度很快;先进基础材料出口难度将会加大,“走出去”特别是到发达国家投资将会面临更多的审查和限制,高端材料出口将严重受阻;放眼国内,绿色发展、安全生产等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环保成本投入增高,环保检查增多;地方政府谈化色变,“一刀切”等政策限制了化工新材料的发展。
    预计“十四五”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持续新常态,产业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面对新形势,我国新材料产业要围绕“满足新要求,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要求,一方面,提高关键材料自给率,解决关键材料受制于人的问题,解决“卡脖子”材料问题;另一方面加强材料前瞻性研究,打好新材料产业基础,做好产用对接,发挥材料基础和支撑作用,实现“一代材料、一代产业”。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