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石化行业创新之路如何走?
2019年24期 发行日期:2019-12-13
作者:■ 唐茵

    12月10日,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发布并表彰了2019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科技创新的获奖单位和个人。其中,常州大学校长蒋军成、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应汉杰获得2019年度赵永镐科技创新奖。32项科技成果获得技术发明奖,213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
    与会专家指出,“十三五”以来,石油化工全行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但目前仍存在关键卡脖子技术、创新体制建设、创新人才缺乏等短板。在此基础上,未来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加强科技投入力度


    当前,石油化工行业的第一要务已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我国在不少化工细分领域已成为世界大国,但大而不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产品竞争力偏弱,一些产品技术在国内尚处于空白。不掌握尖端技术,何谈市场话语权?在国际舞台上,许多行业只能以成本低、产量大、供货快、服务好取胜。当遇到客户较高的产品品质要求时,只能望洋兴叹。
    我国石油化工全行业研发投入占比仍然不足1%,技术密集型的精细化工领域研发投入也严重不足,11月底全国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行业协作组发布的《中国精细化工行业2019百强评选报告》显示,百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为3.81%。反观全球石化行业排名靠前的跨国公司,都将科技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一些公司研发投入占比甚至高达10%。


打造开放式创新平台


    创新不能仅凭企业一己之力,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平台的打造至关重要。本年度的国际科技合作奖分别授予了西敏夫(Toshio Nishi)和沙特阿美北京研发中心。后者是跨国公司开放式创新平台的代表,该中心成立于2015年,研发中心与顶级研究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包括清华、中科院在内国内多家顶尖大学和研究院所合作,完成了多项重大科学问题的攻坚。
    入选“国家第一批创新企业百强工程试点企业”的万华化学与中科院、清华、北化、青岛科大等十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了深入的产学研合作,建立起3个“人才培养基地”,2个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与15家单位发起成立聚氨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20多所高校设立万华奖学金和研究生科研实习基地。
    上述企业近几年来的迅速崛起更凸显了开放式创新平台在提升企业硬实力方面的重要性。


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人才是创新的主体,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和创新团队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今后行业需围绕重点领域和创新方向,加大培养力度,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供优良的软、硬件设施,营造宽松的科研氛围,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帮助和支持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团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培育创新能力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工作,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足点。石化大国向强国的进程中,创新一直在路上。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