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 中国石化企业迎来新机遇
2024年21期 发行日期:2024-10-30
作者:许利平 郭小语

  2024年10月10日至11日,第44届和第45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中国与东盟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这为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与会东盟国家表示愿以此为契机,加强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尽管中国和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域外国家恶性竞争和域内非传统安全问题等负面阻碍,东盟国家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以及相对低廉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为中国石化企业进入东盟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

  东盟国家地处“一带一路”陆海交汇地带,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地区。近年来,中国和东盟统筹发展需求,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加强战略对接,深入推进贸易投资和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合作不断提质升级。

  1. 战略对接日益紧密

  中国与东盟在区域、次区域、国家层面政策沟通日益机制化,战略对接日益紧密。在区域层面,中国和东盟就加强互联互通合作达成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东盟愿景2025》加强对接。在次区域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澜湄合作活动和项目对接。在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印尼“全球海洋支点”构想、越南“两廊一圈”倡议等深度对接。

  2. 设施联通日渐完善

  设施联通是中国和东盟共建“一带一路”成绩斐然的先行领域。2021年,中老昆万铁路全线通车运营。2022年,金港高速公路通车试运营。2023年,雅万高速铁路投入商业化运营。除基础设施“硬联通”外,产业园合作是中国和东盟生产要素联通的有机载体。中马“两国双园”建成中国-东盟首条燕窝跨境产业链。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已发展成为拥有海、陆、空立体运输通道的现代化大型工业园区。

  3. 贸易畅通持续深化

  中国和东盟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活力迸发,各类平台机制日益健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新兴战略领域合作势头强劲。随着RCEP红利释放,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深入推进,双方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成为重要合作机制,是对接发展战略、落实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企业对话与合作的高端平台。在数字经济合作领域,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和各大电商平台竞相进入东盟市场。在绿色经济合作领域,东盟十国均已加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

  4. 资金融通稳步推进

    2014年,中国成立丝路基金,致力于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提供资金支持。2017年,中国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2021年3月,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中国香港金管局总裁共同签署的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特别修订稿正式生效。截至2022年末,中国已和越南、印尼、柬埔寨、老挝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

  5. 民心相通持续深化

  在旅游合作方面,中国和东盟建成多个旅游合作机制,互为重要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在文化交流方面,中国和东盟凭借影视作品、孔子学院和图书等媒介,促进双边文化交流传播。在教育领域,中国和东盟通过《关于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行动计划支持东盟教育工作计划(2016-2020)开展的联合公报》,宣布设立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推动教育合作步步深化。

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多重风险交织的地区安全环境影响下,中国和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面临以下不利因素挑战。

  一是域外国家恶性竞争。以美国为首的域外国家试图拉拢东盟国家,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加剧对中国的战略围堵。在战略经济领域,美国发起“印太经济框架”倡议,在经贸领域形成对华竞争态势。在战略安全领域,美国挑唆菲律宾等南海问题声索国不断对华挑衅。

  二是域内东盟国家缺乏优质熟练的人力资源。东盟多国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造成域内国家生产力水平落后。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东盟多国在人力资源技能与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都亟待提升。

  三是域内非传统安全问题挑战。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恐怖主义盛行的区域之一。尽管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形势有所缓和但依旧严峻。东南亚地区毒品生产与跨境贩卖、非法武器交易和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对地区安全也造成严峻挑战。此外,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也会给中国和东盟贸易及人员往来造成阻碍。

中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机遇

  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扎实宽阔的经贸合作基础,东盟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重要地区。东盟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具备石油化工资源开发利用的天然优势。此外,东盟国家还具有人力和土地成本低廉、产业园资源丰富、各国政策支持等优势,有助于中国石油化工企业走入东南亚市场。

  首先,东南亚地区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在能源方面,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缅甸等国除了拥有较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备外,还蕴藏着多样的新能源资源。在矿产资源方面,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成矿地带。中南半岛位于冈瓦纳古陆和劳亚古陆碰撞交汇之处的澜沧江-清莱-文冬-劳勿结合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成矿地带之一。该地区的次级成矿带星罗棋布,分布着缅甸中央火山弧、老挝琅勃拉邦-泰国黎府等铜铁金成矿带、云南腾冲-缅甸德林达伊等成矿带。海上东盟国家内部也分布着苏门答腊-爪哇金铜铅锌等大型成矿带。

  其次,东盟国家人力和土地成本低廉。尽管东盟国家人力资源较为缺乏,但其相对低廉的人力和土地成本为中国石化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提供强劲动力。东盟多国油气、矿产资源丰富,但开发、加工、冶炼技术有限,中国石化企业可“大展拳脚”。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合办的产业园中大量涵盖石化业务,能够为中国石化企业出海提供良好的“避风港”,例如马来西亚的中马关丹产业园等。

  最后,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能够获得较多政策支持。石化行业是中国和东盟在RCEP框架下重要的合作领域,RCEP成员国都把石化行业列为优先发展选项。中国出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区、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将石化行业列为重点鼓励投资对象,泰国将炼油、石化原料、塑料产品等列为鼓励投资行业,文莱将生产炼油、塑料以及合成材料作为先锋产业予以优惠政策支持,越南规划到2025年集中投资发展石化行业。在RCEP框架下,原油、天然气、褐煤等基础能源产品进口基准税率维持较低水平,人员临时入境准入范围和停留期限也有所放宽,有助于石化产业货物通关。


当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