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已连续七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进博会(以下简称“进博会”),进博会已成为霍尼韦尔集中展示技术与解决方案、首发首展旗舰创新产品、扩大中国投资、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站式平台。过去六年间,霍尼韦尔的展台面积扩大了10倍,从首届的50多平方米到目前的500平方米;已累计展出了160多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很多已经在中国市场实现落地。同时,进博会也让霍尼韦尔完成从展商向投资商、将展品转化为商品的转变。在进博会期间,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孙建能就本届参展的亮点及公司的相关业务布局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七届全勤生 聚焦核心业务领域
本次进博会,霍尼韦尔以“创新质 赢未来”为主题,聚集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发展趋势,全方位展示公司在航空交通、智慧建筑、能源转型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和应用实践。共展出了100余项创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展品数量刷新霍尼韦尔参展以来的纪录,其中包括多项中国首发/首秀产品。
孙建能表示,此次进博会,霍尼韦尔展出了多项前沿低碳技术应用。比如循环经济领域,主要是体现在塑料的循环回收利用方面。塑料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因环境污染问题而成为全球性的挑战。霍尼韦尔的创新技术致力于优化塑料的循环再利用,助力解决这一难题。霍尼韦尔UpCycle塑料回收工艺拓宽了可回收塑料的种类,并将废旧塑料转化成生产新塑料的原料,帮助减少制造原生塑料过程中的化石燃料消耗,从而降低碳足迹并实现成百上千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促进实现塑料循环经济。本届进博会上,观众可通过霍尼韦尔所设立的塑料回收闯关互动游戏形式,进一步了解该技术。
在石油炼化领域,霍尼韦尔拥有百年的工艺技术及服务积淀,着力研发能够减少排放和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推出一系列可持续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更清洁的燃料,帮助中国炼化企业加强节能降耗、快速调整原料及产品结构,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从而实现转型升级。霍尼韦尔“未来炼厂”解决方案凭借先进的流程工艺技术和服务,助力炼厂发展成为规模化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低碳发展。结合霍尼韦尔智能工厂解决方案,通过过程、资产、人员的互联,帮助工业用户提升运营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打造智能工厂标杆。
此外,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相关展示也被放到了此次参展的显著位置。霍尼韦尔以沙盘形式呈现了可持续航空燃料解决方案,适用于包括地沟油、藻油、废弃脂肪、非食用植物油、乙醇及电子甲醇(eMethanol)等在内的各类可再生原料,由此制成的霍尼韦尔可持续航空燃料能够直接替代传统燃料,不需要改变飞机技术或燃料基础设施。与石油基燃料相比,采用霍尼韦尔UOP技术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帮助航司实现低碳飞行。
孙建能表示,选择这些展出内容的初衷,是基于霍尼韦尔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全球发展趋势的洞察。为顺应全球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趋势,中国适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引领性发展概念。在霍尼韦尔看来,新质生产力既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同时又是绿色生产力。而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正是霍尼韦尔长期坚持的优势所在。
霍尼韦尔作为七届“全勤生”,参加进博会的七年是霍尼韦尔在中国快速成长的缩影。霍尼韦尔将借助“进博加速度”,进一步把握“进博机遇”,继续不断开发满足客户能源和环境需求的产品与技术,携手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智慧低碳未来。霍尼韦尔期待以第七届进博会为契机,进一步把握“进博机遇”,善用全球经验与本土创新,与中国客户和合作伙伴携手并进共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塑造智慧低碳未来注入新的动力。
今年,霍尼韦尔也开启了发展新篇章。从1月1日起,霍尼韦尔聚焦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发展趋势的业务组合调整正式生效,更好助力解决全球范围内艰巨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挑战。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双碳”目标、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发展化的背景下,霍尼韦尔致力于将自身业务的三大发展趋势和中国客户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不断开发满足本土需求的产品与技术。
看好可持续航空燃油 助力减排事业
在谈到可持续航空燃料时,孙建能表示,据统计,航空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3%。采用霍尼韦尔技术生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以厨余油、动物油脂、秸秆等为原料,与石油基燃料相比,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减少60%~88%的温室气体。这一特点使得可持续航空燃料成为航空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最具潜力的措施之一。
据中国石化统计,以目前我国每年3000多万吨的航煤消费量计算,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因此,地沟油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油,对于推动航空业的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欧盟对中国生物柴油征收反倾销关税,孙建能认为,这将促使我国更加聚焦于本土市场和技术创新。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供需市场尚未被完全激活,但从目前行业发展来看,生产成本高、应用成本高成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的掣肘。全行业也期待能够进一步健全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的支持政策,对可持续航空燃料技术研发和生产等产业链各环节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并鼓励农林废弃物等多路线原料的技术研发。
在中国,霍尼韦尔已与一些地方展开合作,足迹涵盖华北、西南、东部沿海,通过厨余油、动物脂肪、甲醇等多种技术工艺路线助其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的应用落地。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化布局,以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霍尼韦尔也期待能携手越来越多的本土合作伙伴,为推进中国航空燃料结构变革、加速航空业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航空运输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中国对航空业领域碳减排十分重视。早在2022年1月,中国民航局就印发《“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2023年10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今年更是标志着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应用试点启动的元年,已有4个机场和12个航班开始试点使用环保航空燃料。孙建能指出,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的商用及推广是大势所趋,市场前景广阔。地沟油作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回收和再利用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地沟油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实现减排目标,同时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随着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的发展,有望减少地沟油非法流通的渠道,从而降低地沟油进入餐桌的风险。然而,要完全杜绝地沟油进入餐桌,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并加强对地沟油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的监管,确保地沟油不被非法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