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工信息杂志
可持续燃料赋能交通行业减排
2025年13期 发行日期:2025-07-01
作者:■ 唐茵

  2024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78亿吨。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大概90亿吨,占全球总排放24%左右。近几年,全球各国都在关注低碳燃料,以期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碳减排。6月24—26日在盘锦举办的2025年(第十三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可持续低碳燃料分论坛上,专家分析了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氢能以及绿色船燃发展的挑战与机会。

净零情景下,交通碳排需降25%

  近年来,全球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持续上升,恢复并超过了2019年水平。要实现净零排放情景(NZE),交通排放需要下降约25%,约60亿吨。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主任郭杰认为,我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大,脱碳难度高。2024年中国碳排放为126亿吨,交通运输碳排放为10亿吨左右(不包含小客车碳排放),仅次于电力和工业行业。

  根据IEA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在我国承诺目标情景下,交通运输排放量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逐步下降,到2060年下降到大约1亿吨,比2020年降低近90%。2060年仍将有大部分排放来自减排困难的国内航空、航运以及长途公路货运领域。

交通业减排依赖可持续燃料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孙伟善指出,全球交通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氢能交通、SAF和绿色船燃,正在成为我国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的三大板块。

  以SAF为例,郭杰表示,SAF与传统航空燃料相比,理论可减少80%以上的碳排放量。受限于短期内电动化、氢能化等航空减碳举措存在明显技术壁垒,SAF作为现阶段规模化航空碳减排的唯一方案,是推动国际航空碳抵消和减排计划(CORSIA)实施的核心举措。

  船燃方面,根据中国船级社的研究数据,基于IMO2023年减排战略和净零框架的减排目标,2030年,国际航运需使用绿氨和绿色甲醇替代约12%的燃油,总需求量约为5400万吨;2040年总需求量合计约3亿吨;2050年总需求量合计约4.5亿吨。

规划产能多,实际落地慢

  专家指出,随着国际交通领域减排规则及国内以旧换新政策的推动,对可持续燃料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虽然可持续低碳燃料新建项目的热情较高,但行业发展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例如,2024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负增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进展不及预期,重大项目“雷声大、雨点小”;绿色甲醇仅内蒙古港华燃气1个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约10万吨/年),约70%绿色甲醇和绿氨规划产能在东北“三省一区”,需求多在南方沿海港口,产销分离。

  “与燃料油、LNG等相比,可持续低碳燃料须在完全成本上胜出。影响完全成本的五大因素为:燃料经济性、环境外部性、设备经济性、系统配套性、政策支持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副研究员符冠云表示。

  郭杰建议,在减排目标约束下,通过下游需求引领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在市场机制和全生命周期评价框架下,以交通可持续燃料为切入点,推动上游能源行业转型发展。


当前评论